(资料图片)
借此机会,推荐我家乡的一道美食---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的豆汤米干。
豆汤米干是思茅人最熟悉也最平常的食物,散布在大街小巷的米干店很常见。很多人的早点(即早餐)就是一碗豆汤米干。米干店多为夫妻经营,规模不大,各有分工。动作麻利的老板娘舀一勺豆香四溢、浓稠适中的豌豆汤,浇在切成条丝状的米干上,依次放入肉酱、韭菜、豆芽等调料,食客再根据自己的喜好,在大堂桌子数十种佐料中选择添加姜、蒜、辣椒、葱花、泡菜等等。淡黄色的豌豆汤、红红绿绿的配料,看看就让人食欲顿生,入口尝尝,豌豆汤的香和鲜、米干的软和滑,还有各种佐料特有的辣、酸、冲、香、辛……混合融进一碗豆汤米干中,成为最地道的思茅味道。
豆汤米干的用料极其普通,都是居家常见的食物。米干是用米粉蒸制的食品,在其他地方有叫作卷粉的,也有称之为米粉的,大同小异的作法。在思茅,米干是人们饮食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,数十年经久不衰,城区乡村都有它的踪影。过去,蒸米干是一个手艺活,能干勤快的主妇将上好的大米淘洗、浸泡、石磨成粉,一半生浆、一半熟浆混合调成粘度适宜的米浆,倒入30公分左右直径大小的圆形米干盘中,摇动米浆使之均匀平铺于盘底,再将盘子放开盛满滚开沸水的大锅中,盖上锅盖闷上几分钟,将米浆蒸熟,趁热取出盘子,用筷子沿盘边划上一圈,顺势将蒸熟的米干折叠成长方条状,米干的制作就完成了。刚出锅的米干薄而透亮,柔软却不失筋骨,趁热吃就再好不过了。
除了豌豆汤、米干两大主料,辅料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在思茅,每一家豆汤米干店都会在大堂显著位置摆放10余种不同的佐料,红的、绿的,淡的、深的,香的、辣的,琳琅满目、很是诱人。必备的一定有姜水、蒜水、盐、味精、酱油,辣味的可以选择油泼辣椒、生切小米辣,还有花椒油、芝麻油等香料,最能体现店家特色的应该是秘制的泡菜类了,泡莲花白、泡萝卜、水腌菜、腌苤菜根......各具特色却异曲同工。选择放什么佐料、放多少量,全看食客喜好,却是极有讲究。调配得当,才能品尝到美味的豆汤米干。如此这般的经营方式,由来已久,普遍传承。